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一)

发布时间:2022-01-25   来源:   编辑:管理员   浏览:337

由陕西省考古学会主办的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评选1月24日揭晓。陕西省文物局党组书记、局长罗文利发布入选、入围项目名单并宣读入选理由,陕西省文物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周魁英出席发布会并讲话,陕西省考古研究院院长孙周勇介绍评选活动基本情况。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经过专家组评选,

六项考古最终入选,

分别是:


太平遗址

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

秦始皇帝陵园外城东门遗址

西汉帝陵——霸陵遗址

咸阳洪渎原墓葬群

西安新小寨元代赵氏家族墓地


01

太平遗址


对探索中国多源一体的文明起源过程意义重大


太平遗址位于陕西省西安市西咸新区沣东新城斗门街道太平村的东侧,是在斗门水库项目建设过程中新发现的古遗址。遗址东北距西安主城区约15公里。位于秦岭北麓向渭河谷地延伸的一处河流阶地上,地势开阔平坦。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太平遗址位置(左上黄色三角)及2021年度发掘区域分布图(红框部分)


2021年度,发掘区域分为三处,分别位于遗址的西部、东部和北部,发掘面积3900平方米,共清理各类遗迹300余处,出土了大量的石器、陶器、骨角器等遗物。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太平遗址出土的陶器组合


石器主要器类有石锤、石刀、石斧、石锛、石磨盘等,皆为磨制石器,也有少量石英质打制石片和石核。骨角器主要为日常所用的锥、镞、匕、笄等,也有不少卜骨。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卜骨


出土的陶器几乎涵盖了所有客省庄二期文化中常见的器类和组合,主要有斝、鬲、盉、鬶、盆、尊、绳纹平底罐、喇叭口高领折肩篮纹罐、带塔式盖敛口折肩瓮、各类单耳罐(杯)、双耳罐、双大耳罐、三耳罐等。还发现有百余件为质地通透、加工精致的玉器,主要器类有璧、璜、笄、臂钏、佩饰等,也有少量带线切割痕的玉料、玉璧芯、毛坯等。此外,还出土一件反映古代礼乐制度的陶铃和一枚刻划精美图案的陶牌饰。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陶铃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太平遗址出土陶牌饰


清理的客省庄二期遗迹主要以灰坑为主,也有少量房址、陶窑、灰沟和墓葬。西区南部发现环壕的西南转角部分,东区南部揭露出环壕的东南转角部分。环壕边界明显,保存完好,底部不平坦,两侧壁面皆可见明显的纵向挖掘工具痕迹。环壕聚落内分布有密集的大型袋状灰坑,其原始功能可能是用作储藏的窖穴,在废弃后用作倾倒生活垃圾的场所,灰坑内出土了较多日常生活使用的陶器碎片、厨余的动物骨骼碎块、残断的石器和骨器以及玉器碎片等手工业生产的废弃物。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太平遗址出土玉料、边角料和玉璧芯


此次发现的分布相对密集的大型袋状灰坑,间接表明当时的农业生产力较发达,物质富裕,从而使储藏成为社会再分配的必要环节,为社会权力和社会分化的产生创造了物质基础。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大型袋状灰坑内遗物堆积


发现保存较完整房址一座,坐西朝东,平面大致呈吕字形的双间布局,其中西间地面铺设一层薄薄的白灰面,西间向东通过一条长约50厘米的过道与东间相连。此外,还发现了一座平面呈卵圆形的陶窑,系在生土中掏挖而成,烧结成青色或红色的窑壁硬面上清晰可见斜向齿状工具掏挖痕迹。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2号房址平面照


本年度的考古工作初步表明,太平遗址是一处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大型中心性聚落,年代约为距今4150-3700年前左右。


发现的大量制作精致的白灰面地坪碎片表明该聚落内部应该存在若干装饰考究的高等级居址,暗示当时可能已经出现了社会阶层的分化;


浮选出的植物遗存表明当时人们主要以粟、黍旱作农业为主,也部分种植或引入水稻等农作物,肉食资源则主要依赖猪、狗、羊、牛等家畜,也狩猎和采集鹿科动物、田螺、河蚌等野生和水生动物;


出土的一套基本完整的操作链物质证据表明,当时聚落内部很可能已经拥有了具备一定专业化程度的玉石器手工业生产体系;出土的玉璧、玉璜等玉礼器组合,连同陶铃、卜骨等遗物已经初步显示出太平遗址所代表的史前社会已经出现了以礼制为核心的早期文明特征;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太平遗址出土的玉器


出土的陶器既有典型的客省庄二期文化的各类器型(如绳纹单把鬲、篮纹斝、花边口沿罐),也有一些来自其他周边文化区域的典型器型,如来自河南龙山文化的磨光黑陶单把杯、圈足盘、黑陶高柄豆、陶寺文化的合瓦形陶铃,山东龙山文化的陶鬶,齐家文化的典型器物泥质红陶双大耳罐、麻点绳纹罐、双耳罐、三耳罐等。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出土陶器组合


这些与周边区域所展示出的文化联系表明太平遗址已经具备了中心性聚邑的地位,是四方文化交流的辐辏之地,奠定了关中盆地中部以周、秦、汉、唐为代表的都城文化的史前基础,对于探索中国多源一体的文明起源过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02

周原先周建筑与西周城址


首次发现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


周原遗址是规模最大的先周文化与西周文化聚落,被学界认为是古公亶父迁岐之地和西周都邑之一。


由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三家单位联合组成的周原考古队,经过2020至2021年度的考古工作,首次发现了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以及一座西周早期城址(内城)和一座规模巨大的西周晚期城址(外城)。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周原遗址西周时期城址


此外,还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丰富了周原遗址的内涵,并基本确认了战国美阳县治所在。


此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位于岐山县京当镇王家嘴村西北,坐北朝南,基址整体东西宽38米、南北长约58米,总面积逾2200平方米。整体结构为前堂后室的两进四合院式建筑,目前已揭露南半部分,初步判断由正堂、东西厢房、庭院、附属建筑等组成。


考古专家表示,这座建筑是周原遗址首次发现的先周时期大型建筑,建筑规模之大,形制之清楚,皆为先周时期之最,由此表明王家嘴一带是周原遗址先周时期聚落的中心。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王家嘴1号建筑基址


在位于周原遗址西北部,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西周早期的城址(内城),呈较为规整的长方形,面积约175万平方米,规模远大于以往发现的同时期西周城址,结合叠压打破关系及以往发现的城内外遗存分布情况,综合判断其始建年代为西周早期。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外城东墙外马坑


还发现了一座规模巨大的西周晚期城址(外城),总面积约520万平方米,是目前所见规模最大的西周城址,综合出土器物和叠压关系等各类信息,推断外城建于西周晚期。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齐家南地点外城南墙基槽断面


此外,在位于先周时期大型夯土建筑基址以西25米处,考古人员发现了一座战国时期的大型建筑基址。该建筑基址由10道贯通的墙基槽分隔成9个长条空间,条内不规则分布着大量柱础坑。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外城东南角基址


“基址被20多座战国晚期瓮棺打破,解剖时发现夯土内包含战国晚期陶片,因此推断年代为战国晚期。”据考古专家介绍,在建筑废弃地层中出土了带“公”字陶文的陶量,结合建筑特殊的形制、密集的木柱,推测可能是干栏式的大型粮仓。战国时期大型粮仓设置于乡以上行政机构。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战国晚期瓮棺


在王家嘴周边以往曾多次出土“美亭”陶文,本次工作还发掘出了两例“美阳”陶文,结合以上发现与文献记载,可以确认战国时期的美阳县就在周原遗址的王家嘴一带。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美阳陶文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公”字陶量

重磅:第二届陕西重要考古新发现揭晓


外城东门道出土铜器残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