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发布时间:2021-12-13   来源:陕西日报   编辑:记者 王瑛 张晋瑞   浏览:466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洪渎原墓葬发掘现场

近日,陕西省考古研究院发布消息, 2020年6月至2021年11月,考古人员在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底张街道和北杜街道发掘了战国、两汉、西晋、十六国、北朝、隋、唐、宋、明、清古墓葬3648座,墓葬时代延续长达2200余年。发掘地点位于汉、唐长安城北的“洪渎原”墓地,是这个时期除陪葬帝陵外等级最高的墓地,墓主多数为皇亲国戚、高官显贵,更有多位历史名人的墓葬“重现天日”,仿佛揭开了半部隋唐史。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洪渎原墓葬上召窑墓地战国秦墓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西蒋墓地墓道北壁土雕人像

陕西省咸阳市渭城区东部与渭河之间的平原,古称“洪渎原”,是陕西地下文物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作为隔渭河与汉唐长安城相望的高等级墓葬区,自西汉至唐沿用时间长达1100年,存在各时代帝陵和大量皇亲贵胄、历史名人墓葬。

在17个月的发掘中,共发现战国晚期王陵(王后陵)及其陪葬墓地1处、西汉早期墓地1处、东汉家族墓地12处、西晋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家族墓地3处、十六国至隋代公共墓地1处、北朝隋唐墓园77座及大量的宋明清平民墓葬,出土文物16000余件(组),取得了一系列重要的考古收获。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洪渎原墓葬唐墓出土的花鸟镜

多座家族成员墓葬 充分体现家族意识

咸阳洪渎原在战国和西汉时期流行“集中公墓”,即居民在一处大型墓地内集中安葬,个别墓葬有很小的围沟兆域,并不体现家族意识。东汉、西晋、十六国时期,流行成排分布的家族墓地,即家族成员以家庭墓葬为单位有规律地集中葬于一处家族墓地内,也不设围沟兆域,相互之间以地域空间作为分隔。十六国至隋代墓地密集分布有65座墓葬,虽然没有经过集中规划,但未见打破关系。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隋修北周墓志盖

而洪渎原北朝隋唐墓葬中以墓园最具特色,目前已发现北朝隋唐墓园77座,其中有纪年的23座,显示出围沟兆域和家族墓园在隋唐时期高等级墓葬中的重要地位。且墓园内外有多座家族成员墓葬,且类型丰富,是此次发掘所获的全新发现。这些以围沟兆域为特征的墓园规划整齐、互不影响,由单人墓葬、夫妇合葬或夫妇同茔异穴合葬发展为子祔父葬,直至孙辈归葬祖茔,墓地使用时间甚至跨越历史朝代而延续数百年。

“这种丧葬礼制上的延续和变化,体现了古人在地下世界凝聚家族合力从而延续至现实世界的期许,是中古门阀观念的物化体现,同时也是奉亲尽孝、乡土思想、法律制度等一系列中国传统文化观念的延续。”据项目领队李明介绍,在以往的隋唐墓葬考古发掘中,围沟兆域和地面遗迹的完整资料并不丰富,对于围沟兆域所形成的“墓田”和封土的等级制度的了解还停留在文献层面,对于北朝隋唐家族墓园的研究基本处于空白。此次考古发掘中,重点关注围沟和封土的分布,发现至少在洪渎原,隋唐高等级墓葬普遍设置围沟兆域并夯筑封土,围沟内1-7座墓葬皆有发现,夫妇同穴合葬、夫妇异穴合葬、父子合葬、祖孙合葬、数代家族成员合葬等形式皆备,这是考古学界在此次发掘之前完全不掌握的隋唐家族墓葬或家庭墓葬的格局分布形制。结合近年来在洪渎原发现的北周豆卢恩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4座北周墓)、隋王韶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祖孙三代7座隋墓)、唐苏同家族墓园(墓园内埋葬父子两代3座唐墓)等北朝隋唐家族墓园,可以形成完整的中古时期家族墓园的发展序列和类型特征,为北朝隋唐墓葬制度的研究提供全新的视角,对于推动该时期考古学和历史学的深入研究具有重要价值。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北周宇文韪墓园

多位历史名人墓 揭开北周隋唐史

由于洪渎原墓葬的等级高,墓主多为身份显赫之人,所以多位并见诸史籍的“名人”墓也在此次发掘工作中被发现。如北周宇文韪墓,宇文韪本姓周,西魏尚书右仆射、司空周惠达之子,北周开府仪同大将军、文安县公,现版的《周书•周惠达传》将其名误记为“题”。《咸阳县志》记载周惠达墓有神道碑,庾信撰文,早佚,亦葬于洪渎原。宇文韪姐宇文宣华与夫济北郡公拓拔迪亦合葬于洪渎原,该墓已发掘。隋修北周梁㙜墓系4天井单室土洞墓,带有封土。梁㙜是北周敷州刺史、中部郡开国公,葬于隋开皇二年(582年),随葬北周器物。史书记载其“莅民处政,尤以仁爱为心。不过识千余字,口占书启,辞意可观。年过六十,犹能被甲跨马,足不蹑镫。驰射弋猎,矢不虚发。”他的墓志盖上罗列了他的11个儿子和16个孙子的名字和官职。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唐景龙元年长孙八娘墓出土三彩碗

唐代的独孤师和窦沔也安葬于此,孤客师是独孤罗之孙,唐任右卫翊二府中郎将。他的曾祖独孤信、祖父独孤罗、祖母贺若突厥皆葬于洪渎原,墓葬都已发掘。窦沔是豳国公窦孝谌之孙、毕国公窦希瓘之子、唐玄宗表弟,窦孝谌夫妇墓和窦希瓘墓于2009年发掘。窦沔之子窦克良尚唐代宗女寿昌公主,寿昌公主生母寿昌太仪王氏墓亦在窦沔墓左近。这种互有亲属关系、归葬祖茔且数代人物墓葬皆已发掘的例子在洪渎原不胜枚举。

另有知名历史事件“玄武门之变”的相关人物张虔威,其家族墓园也在此地被发现,张虔威下葬于武德九年(626),随葬器物完全是隋代风格。从墓志文叙述来看,张虔威从武德二年起一直担任中央宿卫军府长官右武候将军,可见是唐高祖李渊的亲信。墓志文专门提及张虔威之死“天子震伤,储君悼惜,赙赐之隆,有加恒数。”此“储君”即当时的太子李建成。在“玄武门之变”发生的前一年,身为高祖亲信且系太子一党的张虔威,在担任中央禁军长官的同时兼任中央财政长官太府卿,或可显示出武德末年的唐代中央剑拔弩张的政治形势。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唐杨全节墓出土的左内率铜鱼符

更有武则天的外祖家杨氏家族,从北周傥城公杨绍起就葬于洪渎原,隋唐以后子孙祔葬,各自规划墓园,形成了庞大的洪渎原杨氏家族墓地,延续数百年。本次考古发现的杨全节家族墓,是武则天的外表兄家,杨全节任太子左内率,很可能是当时被派去监视太子李弘的眼线。他的两个孙女,一个嫁给唐玄宗李隆基,生了唐肃宗,被追封为元献皇后。一个嫁给唐中宗的太子李重俊,是为节愍太子妃。杨全节墓园在最初是以杨全节墓为中心形成的夫妇异穴合葬墓园,南北长104.5米、宽80.5米,面积约合唐代方62步,恰好对应唐开元以前四品官员的墓田面积规定,家族成员陆续安葬于此。出土的系列墓志皆言归葬先人旧茔,且世代赠官,显示了杨氏家族数百年持续维护家族凝聚力和政治地位的努力。杨全节墓出土的左内率铜鱼符,是他当年出入皇宫的门禁凭证,十分罕见。按照唐代制度,不刻姓名的鱼符离任需要上交,杨全节墓随葬实用鱼符可能与武则天的特殊恩宠有关。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唐康善达墓墓道西壁壁画胡人驯马图

揭开半部隋唐史!陕西咸阳发现中古时期系列家族墓园

唐王重瞻墓出土的彩绘陶仕女佣

专家称,中国考古史上从未有过在同一墓地发掘墓葬数量如此之大、等级如此之高、延续时间如此之长的先例。由于地处京畿,墓主身份普遍较高,代表性强,所以洪渎原墓葬是研究中古时代墓葬制度的极佳标本,对于构建中国古代墓葬的考古学体系框架具有重大的积极意义。另外,此次发掘所获丰富的资料,加之对以往洪渎原墓葬的考古资料的综合研究成果,其蕴含的巨大信息量足以续写半部北朝隋唐史,结合传世文献记载,将极大地有助于阐发文物的历史价值、文化价值、审美价值、科技价值和时代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