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 汉 边 疆 戍 卒 的 一 天

发布时间:2021-08-27   来源:博物馆丨看展览   编辑:黑逗   浏览:693

我来到西北边疆戍守,已有半年了。


大汉立国不久,便开始实行“一岁屯戍”的制度,23—56岁的男子,要由县里分批组织,到边疆戍守一年。虽说县里会给我们分发些衣物,从家乡到边疆一路上的食宿也由官府负责,但谁愿意受那背井离乡的苦呢?


因此,有不少人选择纳钱代役。付给官府300钱,官府就可以雇人(比如我)代你戍边,300钱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当然,爵位达到“五大夫”这个等级以上的,也可以免除戍边徭役,然而达到“五大夫”爵位所需要的功勋,或是购买爵位所需的钱财,对我等小民而言,只有仰望的份。

西汉 上林三官五铢 中国国家博物馆藏


到了边关以后,我们每一个戍卒都会领到一枚专属于自己的“符”——不是兵符,是身份证,上面记录了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身高、体貌特征等。凭着证件,我们才可以在边关通行、参加劳作。如果戍卒发生意外,也能凭着符辨明身份。


刚拿到符的时候,我还颇有些兴奋,以为自己终于踏上建功立业之路了。很快,无情的现实便打破了我的幻想。


作为戍卒,我们最重要的一项工作就是每天瞭望、巡逻、侦查有无来犯之敌,称为“候望”。今天正好是我值班。我和同伴们从所属的烽燧(烽火台)出发,沿着惯常的路线巡逻,还仔细查看了“天田”的情况。

汉—魏晋 海子湾一号烽燧遗址

图自《阳关——阳关博物馆文物图录》


“天田”是我们用来侦查敌情的设施。在边塞的塞墙——也就是你们后世人经常说的长城——外侧,通常会有一道一两丈宽的平坦地面。在这平地上铺一层细沙,将沙子表面打理平整,就是天田了。


一旦有敌人来犯,天田上就会留下脚印、马蹄印之类的痕迹。我们还可以根据印迹多少、是否混乱判断出来犯之敌的多寡。一旦发现有人来犯,便要尽速回到烽燧报警了。


从小就听“烽火戏诸侯”的故事,当了戍卒后我才知道,烽火也是一门学问,不是堆堆柴薪点点火那么简单。就拿“烽”来说吧,“烽”其实是一种倒悬的形状类似灯笼的东西,中间用木头做框架,外面用布或者草蒙皮,颜色非常鲜艳,在白天用作发现敌情的信号。


还有一种用来白天发信号的,是“表”。“表”是旗帜一类,颜色也很鲜艳。旗面上下或有横木,或四面有边框,用旗杆直接立起,通常与烽并列。


在烽和表之后,才是你们熟悉的用烟雾做信号。


如果晚上有敌情,那么烽、表、烟都无法再起作用,我们会点燃草把报警,称为“苣”。有小苣、大苣、四尺苣之分。“苣”一旦点燃,消耗量比较大,因此每个烽燧都会囤积数百把苣。


至于白天黑夜都可以使用的信号,就是积薪(柴火垛)了。积薪体积比较大,需要保养,上面要盖上沙土或其它材料,还要定期更换。点燃积薪之后,白天可以用它冒出的浓烟,夜晚则用它发出的强光来传递信息。


不同数量的烽、表、苣、积薪,组合在一起,加以约定,便可以用来传递敌情。我们把这类约定称为“烽火品约”。例如,来犯之敌如果在1—10人之间,则“燔一积薪,举二烽;夜二苣火”;敌方如已经开始进攻,则“燔一积薪,举三烽;夜三苣火”,等等。

汉代《塞上烽火品约》简(部分)

居延遗址出土,甘肃简牍博物馆藏

图自山东博物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编

《书于竹帛——中国简牍文化》


烽火品约是每个戍卒都必须学习并熟记的业务资料。燧长每个月还要考核戍卒对烽火品约的熟悉程度,如果考核不通过,还要受处罚呢。我刚到烽燧的时候,就因为没有背熟品约,而遭到了“负五算”的惩罚。


一路巡逻过去,都没有发现天田有什么异常,看来又是平静的一天。我和同伴们的心情都放松下来,路上见到在修缮加固要塞的同伴,还和他们攀谈几句。


除了瞭望巡逻外,像修缮要塞、传递公文、喂马、屯田耕种等等,也是我们戍卒的工作内容。

丝绸之路南道(阳关道)远眺

图自《阳关——阳关博物馆文物图录》


朝廷想必也知道戍边是个苦差事,一定有人吃不了苦,从戍守之地逃亡,或在恶劣环境下生病,重病不治埋骨他乡。


为了及时了解戍卒的增减情况,防止戍卒开小差,所在烽燧的管理员——燧长,每个月都要如实编制本燧的戍卒名单,呈送上级领导,每年还要报送本年戍守的人员总名单。如果有戍卒擅自逃跑,燧长不仅要撰写正式的情况说明,还要受到相应的处罚。


每个烽燧都备有一些常用药品。军营里也有一些郎中,为生病的戍卒医治。病情严重的戍卒,还可以写一封“病书牒”,交给燧长,燧长再交到他的上级手中,层层审批,批下一段时间的病假来。如果戍卒不幸因病去世,燧长也需要撰写情况说明,呈报给上级领导。


唉,燧长,名号听起来像个官,但作为基层干部,工作繁杂琐碎,实属不易啊。

敦煌马圈湾烽燧遗址出土西汉简牍

上面提到了燧长的一些工作情况

图自胡之主编《甘肃敦煌汉简》


一路巡逻回到烽燧,都没发现有什么异常。燧里养的两只狗仿佛听到了我们的脚步声,欢快地跑出来迎接我们。狗是灵敏聪慧的动物,稍有风吹草动,便会吠叫不停,是我们戍守边疆的得力助手。我摸了摸它们的头,坐下来撰写今天的巡逻记录,一天的工作终于接近尾声。

西汉 陶狗 1982年4月陕西兴平定周村出土

图自王志杰《茂陵文物鉴赏图志》


写巡逻记录的时候,突然想起今晚营地里要举办角抵比赛,何不去看看热闹?像我这种单身汉,也只能靠着角抵、蹴鞠之类娱乐来消磨下班之后的时间了。


虽说按朝廷的规定,戍卒的服役期只有一年,但天底下的事情,哪有那么多按规定来执行的呢?我认识的好多戍卒,都是拖家带口来到边疆,一待好多年。朝廷甚至还鼓励戍卒举家到边疆定居,总是定期为戍卒的家属发放口粮。


上次,旁边烽燧的李同志,由于没有收到家属口粮,还去找管仓库的廪吏闹了一番,闹得双方都挺不愉快的。虽说这样闹不好,但我也很羡慕李同志拥有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啊!


算了,不想这些遥遥无期的事情。写完今天的巡逻记录,就去角抵比赛现场吧。希望今晚的角抵可以精彩一些,不要太让我失望。


参考资料:

李志远《西汉西北地区戍卒生活研究》

王震亚《汉简中的戍卒生活》

井普椿《居延汉简<塞上烽火品约>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