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发布时间:2021-08-07   来源:敦煌研究院公众号、《紫禁城》杂志   编辑:管理员   浏览:854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在我国封建社会时期,还有立秋迎秋之俗,每到此日,封建帝王们都亲率文武百官到城郊设坛迎秋。此时也是军士们开始勤操战技,准备作战的季节。由此可见立秋日为何种天气是如此的重要。


故宫博物院里——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立秋是清朝皇家的宗廟祭祀日之一


祭祀一直为历代统治者所重视,明清两朝皇帝更为此确立严格繁琐的制度。


建太廟,於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年凡4次,為祭祀之日。同時于宫中建奉先殿,以備皇帝和皇室成员随时拜謁。还于壽皇殿、安佑宫等处供奉祖先像,由皇帝及近支郡王定時拜謁祭礼。




正大暑后十五日,斗指坤,为立秋。秋,揫也,万物揫敛成就也。故谓立秋。立秋之日,盛德在金。天子斋戒三日。并亲帅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秋于西郊,祭白帝蓐收,车旗服饰皆白,歌《西皓》、八佾舞《育命》之舞。


——《紫禁城》·《立秋》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雍正帝《祭先农坛图》局部 故宫博物院藏 图片来源于网络


敦煌研究院告诉你——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立秋宜吃瓜肠胃好


《津门杂记·岁时风俗》中记载有立秋习俗:“立秋之时食瓜,曰咬秋。”人们相信,立秋吃瓜可防秋燥、免腹泻,以及不生秋痱子。


自敦煌研究院介绍,敦煌自汉代就有种植瓜果的历史,班固的《前汉书·地理志》中记载:“敦煌,中部都尉治部广侯官杜林以为古瓜州,地生美瓜……其地今犹出大瓜,长者狐入瓜中食之,首尾不出”。


瓜有多大,班固给了个比喻——一只狐狸钻进西瓜,可以做到脑袋和尾巴都不露出来。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立秋宜食肉贴秋膘


北方民间有立秋悬秤称人的习俗,以结果作为对身体健康的评判。若体重比立夏时轻了,就需要进补,“以肉贴膘”实际是对健康有益的事儿。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莫高窟第85窟 楞伽经变之肉坊 晚唐 图片来源 敦煌研究院


唐五代至宋,肉食是敦煌人的饮食结构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来源主要是饲养的家畜、家禽肉以及猎取的野生动物。尤其饲养的羊肉,成为敦煌人餐桌上的主角。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古代敦煌人猎取野味


秋天适合打猎,《礼记·月令》有云:“是月也,天子乃敎于田猎,……执弓挟矢以猎,命主祠祭禽于四方。”尤其是古代的王公贵族,更将此视为每年不能错过的田野乐趣。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莫高窟第85窟 楞伽经变之出猎 晚唐 图片来源 敦煌研究院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莫高窟第249窟 狩猎图 西魏 图片来源 敦煌研究院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立秋文创··


我国古代将立秋分为三候:“一候凉风至;二候白露生;三候寒蝉鸣。”是说立秋过后,刮风时人们会感觉到凉爽,此时的风已不同于暑天中的热风;接着,大地上早晨会有雾气产生;并且秋天感阴而鸣的寒蝉也开始鸣叫。


据记载,宋时立秋这天宫内要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入殿内,等到“立秋”时辰一到,太史官便高声奏道:“秋来了。”奏毕,梧桐应声落下一两片叶子,以寓报秋之意。立秋也有提灯的习俗,故而根据查询资料发现,日本专门针对24节气出了一套文创作品,其中立秋设置了一个灯笼。

文化遗产:古人的立秋都忙啥

“秋,揪也,物于此而揪敛也。”立秋一般预示著炎热的夏天即将过去,秋天即将来临。对凉意最敏感的要属梧桐了,“梧桐一叶落,天下尽知秋”以小明大,见微知著是种智慧,微光点点,那是黑夜里的微笑。

时光流转,提灯由于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来到今日的日本各地依然有许多的老铺在传承着,其中尤以八女提灯、小田原提灯、岐阜提灯、赞岐提灯最为有名。

古已有之的传统美为现代苏醒,传统的祭祀仪式使用的提灯,随后融入现代生活,魅力不衰不减,变化的是周遭的环境,不变的依然是内心的柔和与温暖光芒,隽永有力地雕出刻刻人生,有如人生旅途中指引我们微笑面对的方向。

中国的24节气是不是也可以创造出一些精美的文创产品呢?这就需要你我的共同努力啦,期待下次此时,我们能看到更多中国本土设计的24节气文化创意产品。


| 本文编辑 腾讯文创 内容来源:整理自敦煌研究院官方微信公众号、《紫禁城》杂志2015年08期《立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