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图识礼——清朝典仪的图像化解读

发布时间:2019-08-06   来源:故宫博物院   编辑:管理员   浏览:1371

2019年8月5日上午在故宫博物院文保科技部会议室,任万平副院长为我们做了题为“看图识礼——清朝典仪的图像化解读”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是故宫研究院学术讲坛第六十四讲,明清史系列“图片语境下的清宫生态”第五讲,研究室副主任王子林主持。院内多部门同仁到场聆听,现场气氛热烈。


主讲人:任万平


  礼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最高标准,荀子《大略篇》中说“礼之于正国家也,如权衡之于轻重也,如绳墨之于曲直也。故人无礼不生,事无礼不成,国家无礼不宁。”礼有多种,古人归纳为五种,称五礼。不同时代五礼的排序不同。


  根据《大清通礼》规定,五礼排序为吉、嘉、军、宾、凶。吉礼为五礼之首,也就是祭祀天地祖宗,有129种。分为大祀、中祀、群祀。主讲人以大祀为例介绍了清代吉礼的规制。祭祀天地日月,强调尊重自然。祭祀前必须斋戒,斋戒时间根据种类分为大祀三日、中祀二日和群祀一日。皇帝在斋戒前一日需沐浴,且斋戒日不理刑名、不办公、不宴会、不听乐、不入内寝、不问疾吊丧、不饮酒茹荤、不祭神、不扫墓。祀前一日,将宫中斋戒牌及铜人送往天坛斋宫,皇帝在天坛斋宫斋宿,陪祭官则斋于其公署。祭仪分为两层,一层祭昊天,上帝牌位供在坛之北,二层的大明、夜明从位幄单设,其两侧为星辰幄与云雨风雷幄各四座。祭器主要有苍壁、尊、爵、簋、簠、登、豆、笾等。


祭器·苍壁


祭器·笾


  常雩在乾隆时改为大祀,常因久旱不雨在孟夏时举行大雩礼。设昊天上帝正位幄与从位幄,不设祖先配位幄。不饮福受胙,故不设馔桌,仅有尊桌。告祭礼也是大祀的一种。登极、授受大典、上徽号、上尊谥庙号、祔庙、葬陵、万寿节、册立皇太子、大婚册立皇后、亲征命将等国之大事,均要特别向天、地、祖宗告祭。告祭时,其位次不同于皇帝例行典礼的位次,仅设正位幄,无配位、从位幄。皇帝不亲自行礼,遣官行礼,祭品亦减少。


  大祀中的太庙祭祀分为四孟时飨、岁末祫祭。四孟于月朔,唯一正月择吉。祫祭是合祭祖先,时间是除夕前一腊月小月在二十八,大月在二十九。祭祀前三日皇帝斋戒。祫祭时,需把中、后殿的祖先牌位全部请到前殿,一起祭祀。


  还有一种是祭祀先农,每岁仲春亥日举行。户部尚书进耒,顺天府尹进鞭。皇帝左手挥鞭,右手扶犁三推三返,顺天府丞奉青箱,户部侍郎播种,耆老随即覆土。自雍正帝始,在三推后再加一推为四推。乾隆三十七年,群臣虑皇帝年高,吁罢亲耕,乾隆帝不许,仍依古制三推。嘉庆以降,仍加一推如雍正帝为四推。


  中国古代礼乐并行,有礼必有乐,清代皇家典制乐舞主要分为两种,一种是用于祀神者的“佾舞”,另一种是用于宴飨者的“队舞”。“佾舞”分武舞和文舞,武舞用干戚,文舞用羽籥,即干戚称武功之舞,羽籥称文德之舞。祭祀初献用武舞,亚献、终献用文舞。在皇帝祭祀先农,亲自耕耤时以和声署署吏扬彩旗,司乐官引署吏鸣金鼓,乐工歌禾辞。雍正二年定歌禾辞为《三十六禾词》。


  嘉礼位列清代五礼之二,包括饮食、婚冠、宾射、飨燕、脤膰、贺庆六种。清代,嘉礼演进为登极、朝贺、册封、婚冠、燕飨、经筵、乡饮酒诸礼,而属于皇家的不包括冠礼(清代皇帝无冠礼)、乡饮酒礼,唯清代还有禅让授受、太后垂帘之典。主讲人以清代皇帝大婚为例介绍了嘉礼的具体表现形式。皇帝大婚分为婚前礼、成婚礼、婚后礼。婚前礼经过选秀女、纳采、大征、册立到奉迎。纳采使至皇后府邸行纳采礼并向皇后父亲宣读纳采制文。纳采之后为大征,内务府为皇后及其父母分别准备礼物,给皇后的礼物用龙亭74座盛装,陈设于丹陛上。用彩亭58座分别盛装赐物,并与马匹陈设于丹陛下。最后,皇帝御太和殿命使行册立奉迎礼,奉迎皇后的凤舆自大清门进入,经午门、太和门、中左门、后左门,到达乾清门。成婚礼需要经过跨火盆、跨马鞍、坐帐最后合卺。合卺宴丰盛,摆盘带有龙凤呈祥字样。婚礼结束后,按照礼制,还需要进行庙见礼、朝见礼、颁诏礼和庆贺延宴礼。


太和殿前大学士为纳采使授节


  军礼在清代五礼中位列第三,。是与军事征伐相关的各项礼仪。清朝,军礼包括皇帝亲征与凯旋、命将出征、奏凯受降、献俘受俘、大阅、会阅暨京师训练、秋狝、日食救护。但京师训练皇帝不参与,日食救护本与军事征伐无关,皇帝亦不参与。大阅礼是军礼的一类,顺治十三年定为三年一举,阅骑射,并演围猎示群臣。康熙朝后,多在南苑阅兵,亦或卢沟桥,或玉泉山,或多伦诺尔等,地点时间不限。乾隆四年,皇帝始幸南苑大阅。大阅时,皇帝御帐黄幄设于阅武台上,内设御座。阅武台坐南朝北,其北为八字形列阵处,再北为军营。军营分为左右翼,共36营。制度规定,参加大阅的各等统帅官员49人、将校1490人、兵士20094人。


《大阅列阵图》


  宾礼是清代五礼之四,主要包括中央王朝对藩属国的敕封与藩属国对中央王朝的朝贡,以及近代国门洞开以来出现的外国公使觐见礼。此外,还有王公、官员、士庶相见之礼。


  凶礼为清代五礼之末,《周礼》中包括丧礼、荒礼、吊礼、禬礼、恤礼五种,清代在《大清会典》《清通礼》中所载,凶礼唯有丧礼一项。古代对亡人祭祀常以七天为一个单位,在大行皇帝“三七”,即后过世第二十一天,在乾清宫举行皇帝灵柩启迁殡宫的祭祀,称为启奠礼,然后,奉移梓宫暂放到紫禁城北景山后的殡宫——寿皇殿(乾隆帝移至观德殿)。嗣皇帝每日朝夕从皇宫前往亲行奠献,择吉后奉移山陵。


《哈萨克贡马图》(局部)


慈禧太后大祭礼上的冥物


  任万平副院长花费两个半小时的时间,利用文献并对应大量图片,详实生动地举例分析了清代嘉、吉、军、宾、凶五礼的内涵。可以说,礼制教化与专制政体紧密结合,礼制的建设受到了清代政权的极力推崇与高度认可。


讲座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