涨知识丨你知道吗?古代身份证其实“暗藏玄机”

发布时间:2020-10-20   来源:陕西历史博物馆   编辑:管理员   浏览:1000

有了身份证,我们才能说是有身份的人,如今新的二代身份证植入芯片,登记指纹信息。一时间已不仅仅是身份的一种证明,更是现代城市管理的需要的身份证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那么,中国的身份证制度始于何时,中国古代的身份证都是什么样?珍藏在陕西历史博物馆,唐代壁画珍品馆里的一幅壁画中,就绘有古人佩戴和使用身份证的生动场景。


唐墓壁画中的古代“身份证”

说起身份证,你会以为是现代才有的。其实早在我国隋朝就开始有了身份证。不过真正意义上的身份证,是唐太宗李世民在贞观年间发给官员们的“鱼符”。它由木头和金属精制而成,形状像鱼,分左右两片,上凿小孔以便系佩。鱼符里面刻有官员的姓名、任职衙门、官居级别、俸禄几许以及出行享受各种待遇等等。鱼符的主要用途是证明官员的身份,便于应召入宫时验证所用。《新唐书》记载:“附身鱼符者,以名贵贱,应召命。”


“鱼符”是什么样

唐代鱼符一般长约7厘米,宽约2厘米。分左右两半,中间有“同”字型榫卯可相契合。内有刻文,注明佩符人身份或使用范围。部分鱼符还在底侧中缝加刻“合同”二字以资合符时查验之用。“合同”一词亦由此而来。现在考古发现的鱼符大多为铜质。


虽然有了文字记载和实物出土,依然很难还原当时官员使用鱼符的场景。这不得不说是一种遗憾。“在唐墓壁画中就保留有古人使用‘身份证’的生动场景。”陕西历史博物馆副馆长程旭说,1971年随着唐乾陵章怀太子墓的发掘,一组珍贵的壁画逐渐浮现。其中一幅《持鱼符内侍图》清楚地记录了当时内侍宦官使用及佩戴鱼符的场景。

长知识丨你知道吗?古代身份证其实“暗藏玄机”

持鱼符内侍图


从相貌看,壁画中的内侍为宫中的宦官,两脚张开右臂屈起,手持一鱼形物,其下系有一枚钥匙。据史料记载,唐代太子东宫有宫门局,设“宫门郎二人,从六品下,掌管宫门钥匙之事。”由此可以推断,这名手拿鱼符钥匙的宦官应当是宫门局的官员。


古代“身份证”也有“防伪标记”

古代身份证制作简单,很容易造假作伪,甚至出现连皇帝都敢骗的现象。为了防止这种事情发生,有的会在身份证上特别注明伪造和出借或冒用的严重后果,如明朝就规定:“借者与借与者同罪”。没有相应的身份证而去了不该去的地方(如混进后宫)、做了不该做的事情(如谎称当大官),则要“依律论罪”。除了加强对身份证的管理、核对外,古人还设置身份证的“防伪标记”。古代身份证的防伪标记,也没有现在这么复杂,如鱼符类身份证,仅是为它配一个袋子,即所谓“鱼袋”。唐高宗李治当皇帝时是给鱼符配一个相对应等级的袋子,这种袋子当然是用来装符的,皇帝召见时,你有符还得有袋子。有意思的是到了宋代,官员的身份证竟然只用当年的“防伪标记”来识别,即只用“鱼袋”,而把身份证的核心凭证——“鱼符"废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