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8进渭博 赏篆刻鉴藏品 享文博盛宴(组图)

发布时间:2021-05-18   来源:原创   编辑:管理员   浏览:2596

5月18日,渭南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在渭南市博物馆举行。记者 杨大君 摄

陕西网讯(记者 杨大君 唐双燕 )孟夏时节,万物并秀。5月18日,篆刻艺术展、专家免费鉴定、红领巾讲解员展示,多项活动吸引着数百位观众走进渭南市博物馆,欢度第45个国际博物馆日,现场人流如织、欢声笑语、好不热闹。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范桂强,终南印社社长、中国国家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魏杰,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副院长赵坤,终南印社常务副社长、西安中国书法博物馆艺术总监岐岖,终南印社副社长张哲、副社长侯立新、副社长伏海翔,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渭南市博物馆理事长崔晓民,渭南市第二税务分局局长李林,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郭雅文,渭南市博物馆馆长隋晓会,渭南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支队支队长李刚,渭南市博物馆副馆长薛大勇,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邀请的省级文物鉴定专家,渭南市博物馆理事代表,渭南市书法家协会成员代表,渭南师范学院和渭南小学的部分师生参加活动。

多方联动文化惠民  让文物焕发时代光彩

启动仪式上,范桂强致辞说,渭南市博物馆自开馆以来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合作与交流。今天,两家单位还将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书,在未来的工作中,将在文物保护修复、征集与鉴定、展陈设计、人才培养等多个领域开展广泛而深入的合作,为建设文物强省作出更大贡献。

魏杰介绍说,渭南市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是众多篆刻爱好者临摹学习获取灵感的重要资源,在国际博物馆日举办《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 篆刻艺术展》有着特别的意义。终南印社的篆刻家们精心研究了解所刻文物的背景材料,创作篆刻精品80余方,用手中的铁笔勾勒刻画出了灿烂的华夏文明,向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献礼。

马小红对莅临活动的领导和嘉宾表示欢迎,他说,近年来,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立足渭南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深入挖掘文化遗产的时代价值,不断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发展博物馆事业,取得了显著成效。在“十四五”期间,博物馆事业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希望全市文博工作者以此次活动为契机,把凝结着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文物保护好、管理好,加强研究和利用,围绕全市中心工作,守正创新、勇开新局,充分发挥博物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积极作用,为奋力谱写渭南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

启动仪式上,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终南印社常务副社长岐岖代表终南印社向渭南市博物馆赠送“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印谱,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为终南印社及向博物馆捐赠文物的各界人士颁发收藏证书。

赏篆刻鉴藏品听讲解  红领巾礼赞革命英雄

当天上午开展的渭博新展:“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吸引了众多书画爱好者,他们漫步于展厅当中,或仔细端详,或轻声点评,许多观众都拿出手机,拍摄自己喜欢的印章作品。这一展览由渭南市博物馆与终南印社联合举办,展示了渭博馆藏陕西目前发现最早的印章商代龙纽四神纹玉印及清代早期“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文人私印,以及终南印社社员以渭南地区的61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主要文化符号为创作元素,新创作的篆刻作品80余枚,让大家在了解渭南历史文化的同时,感受中国篆刻的艺术魅力。终南印社篆刻家们在展前设点现场篆刻,走刀如笔,气势酣畅,刀法峻健,参观者目不转睛、惊叹不已。

民间藏品公益鉴定现场,早已座无虚席,拿着号码牌的收藏者带着心爱的藏品翘首期待着专家讲评。专家们认真察看文物藏品,详细为藏家讲解藏品的工艺、年代、器型、真伪等。不少收藏者表示,经常观看文物鉴定的电视节目,像今天这么近距离接触的鉴定活动还是首次,感到很新奇,也学到了不少鉴定知识,希望以后多举办同类活动。

上午10点,来自渭南小学的12位小学生佩戴红领巾,慷慨激昂地为现场观众们讲述着发生在渭南大地上的战斗故事、英烈事迹。隐蔽战线无名英雄王超北的战斗经历、血溅总统府的屈武、十八岁就牺牲的程养谦、护送李先念过渭南的地下红色交通站……这些或发生在渭南,或是渭南本地英雄人物的故事从一个个稚气未脱的孩童口中说出,彰显着红色基因的血脉赓续,践行着革命薪火的代代相传。

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是“博物馆的未来:恢复与重塑”。渭南市博物馆作为渭南市今年国际博物馆日的主会场,此次活动由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主办,渭南市博物馆承办,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终南印社、渭南小学协办。据了解,“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将持续到六月中旬,“党的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实践体验活动也将持续开展。

终南印社社长、中国国家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魏杰,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渭南市第二税务分局局长李林等参加活动。记者 杨大君 摄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范桂强,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副院长马涛,渭南市博物馆理事长崔晓民等参加活动。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文化和旅游局党组书记马小红致欢迎辞。记者 杨大君 摄

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党总支书记范桂强致辞。记者 杨大君 摄

终南印社社长、中国国家画院篆刻研究所副所长魏杰致辞。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现场。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博物馆馆长隋晓会,副馆长薛大勇,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邀请的省级文物鉴定专家,渭南市博物馆理事代表,渭南市书法家协会成员代表等参加活动。记者 杨大君 摄

启动仪式上,渭南市博物馆(渭南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中心)与陕西省文物保护研究院签订战略合作协议。记者 杨大君 摄

终南印社向渭南市博物馆赠送“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印谱。记者 杨大君 摄

活动主持人。记者 杨大君 摄

歌曲《与华相宜 与你相约》。记者 杨大君 摄

音乐快板剧《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记者 杨大君 摄

音乐快板剧《博物馆是一所大学校》。记者 杨大君 摄

与会领导为终南印社及向博物馆捐赠文物的各界人士颁发收藏证书。记者 杨大君 摄

主持人采访向博物馆捐赠文物的革命后代——杨正全老人。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现场。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现场。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5·18国际博物馆日”主会场活动启动。记者 杨大君 摄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仪式结束后,与会领导和嘉宾参观“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民间藏品公益鉴定咨询服务现场。记者 杨大君 摄

民间藏品公益鉴定咨询服务现场。记者 杨大君 摄

专家们正在仔细察看文物藏品。记者 杨大君 摄

民间收藏家聆听专家讲解藏品知识。记者 杨大君 摄

民间藏品公益鉴定咨询服务在渭南市博物馆东二楼进行。记者 杨大君 摄

来自渭南小学的12位“红领巾”,慷慨激昂地为观众们讲述着发生在渭南大地上的战斗故事、英烈事迹。记者 杨大君 摄

来自渭南小学的12位“红领巾”,慷慨激昂地为观众们讲述着发生在渭南大地上的战斗故事、英烈事迹。记者 杨大君 摄

来自渭南小学的12位“红领巾”,慷慨激昂地为观众们讲述着发生在渭南大地上的战斗故事、英烈事迹。记者 杨大君 摄

来自渭南小学的12位“红领巾”,慷慨激昂地为观众们讲述着发生在渭南大地上的战斗故事、英烈事迹。记者 杨大君 摄

“党的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参与人员合影。记者 杨大君 摄

渭南市博物馆为“党的故事我来讲 争做红领巾讲解员”活动指导老师颁发荣誉证书。记者 杨大君 摄

终南印社篆刻家们在展前设点现场篆刻。记者 杨大君 摄

终南印社篆刻家们在展前设点现场篆刻。记者 杨大君 摄

终南印社篆刻家们在展前设点现场篆刻。记者 杨大君 摄

讲解员正在讲解“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市民参观“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红领巾”讲解员来到“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红领巾”讲解员来到“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红领巾”讲解员来到“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

甬钟。记者 杨大君 摄

《国风 周南 关雎》。记者 杨大君 摄

龙纽四神纹玉印。记者 杨大君 摄

康乃心私印——“家在黄河太华之间”。记者 杨大君 摄

印章作品“法王庙”。记者 杨大君 摄

印章作品“澄城城隍庙”。记者 杨大君 摄

印章作品“桥陵”。记者 杨大君 摄

“家在黄河太华之间”——渭南印记篆刻艺术展。记者 杨大君 摄